記憶中的綿陽·老街巷 - 新街不新 新街不老

今天是7月1日(星期日)

七月的第一天

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瞭

年初定的計劃完成瞭嗎?

每周日準時與你相約

綿陽·老街巷

本期婉妹兒帶你走進

北街以東,梅西百貨、新興旺百貨分列道路兩側,經行綿陽四中,直到翠花街。青磚鋪就的道路,人來人往,將路面的條棱早已磨得光滑圓潤。這就是公園路東段,曾經它還有個名字——新街。

這條從翠花街到北街之間的呈工字型的道路,在民國18年(1929)到1996年10月期間,名叫新街。

新街不新,67年的新街歷史,相較綿陽別的街道,它的歷史不算長,但相比新中國成立後如雨後春筍般擴增的綿陽街道,它的歷史不算短。

新街不老,1996年10月後,此處更名為公園路東段,年輕男女,衣著考究,絡繹不絕,這裡是綿陽人購物、約會的重要地點,高樓林立、霓虹燈暖,詮釋著這座城市的生機與張力……

新街(現公園路東段)

楊松林 攝於1988年

民國時期老城區唯一新增的街道

如今綿陽老城的格局,應從清代嘉慶年間說起。但據“綿州通”湯毓良考證,清嘉慶五年,綿州知府劉印全建城垣七裡有奇,城內大小街巷39條中,並沒有新街。

“新”這個字的寓意不言而喻,但涪城區新街這條街,卻出自89年前。幾經歲月與戰火的洗禮,此時的新,更有歷久彌新的寓意在裡面。其實,民國時期,綿陽城區的發展變化並不大,戰火推開瞭城墻,城市內部不斷向外擴展,曾經風光不再的街道依舊熱鬧,但卻多瞭一分落寞,一分不安。民國時期,綿陽城垣內的發展十分克制,這條街就是新街。而在城北以外,具體是北門與建國門以外,一些小街道卻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瞭起來:如北門外的外北街、珠市街(今臨園路東段)、公園路(今公園路西段)、鐵匠巷、西環巷、東環城路、油房街、油市巷、外南街、成綿路、綿興路、譚傢巷、薑傢巷、臨江巷、綿中路(小浮橋街)、開元場與川西北第一公園(人民公園)等。

老照片上的新街位置如今已成一條靚麗的街道

記者 王勇 攝於2018年4月

民國18年(1929)以前,沒有新街,所在位置還是一片房屋,縣長袁鈞觀察城內一帶東西向街道不貫通,隻有東門到小西門(長興門)一條獨街(即今警鐘街),交通不方便;隻有將翠花街和正北街(南北向平行的)連通,可以形成兩個十字口:一是三光街穿翠花街、新街至北街;二是北街與新街,公園口呈十字交叉口,這對街道的規劃,東西南北貫通以及繁榮經濟、改變市容市貌、方便群眾都是明智之舉。於是縣長袁鈞聯合縣紳廖鈞庭倡眾將翠花街至北街中段之間的房屋主要是鐘姓宅院和靖天宮(湖北會館)占瞭絕大部分,拆遷難度不大,廟產拆除不給補助,其它房屋每平方丈拆除補助銀元5元。此舉開創瞭綿陽舊城改造之先河。有無償拆除與一般拆房補助,富紳贊助、政府加征房捐稅一季等辦法籌措資金。

集近代建築典型於一體

街道道路拓通後,縣政府決定建模擴街。在離城十餘裡的普明寺(明成化初年建)內,將數百株大柏樹砍伐用作修建新街的二層木樓:兩旁木樓蔚為壯觀,共88間,每間面闊4米,進深8-12米,平均9米,建築面積3168平方米。底層口面多為鋪面,裡間是生活用房,木樓板頂,前面為板門;二層為木樓,樓口高2米,向街心懸挑外伸1米,接口頂外0.7米是簷口;樓口窗戶均在樓足0.8米的裙板以上開窗。有固定的木格窗,也有木板窗,後期又有玻璃窗或移動推拉的板窗。街房外觀的屋簷伸縮整齊,簷和屋脊的高度,由東到西,分東段、中段和西段逐漸低0.7米(道路東高西低之故),但不失街房整齊劃一的美感,成為綿陽民國時期著名的近代建築典型。在建築學上稱為一樓一底穿逗木結構小青瓦懸山頂樓房,也開創瞭綿陽房屋統拆統建的先河。

新街建成後,縣長袁鈞新命名為柳溪西街,翠花街為柳溪南,三光街為柳溪東街,形成模范的新十字口。因新街東端與翠花街轉角處曾有柳溪茶樓,而被命名為柳溪東西南北街,是綿陽當時的模范十字街。

當時新街十分繁華,有川豐銀行、綿陽縣銀行、美豐銀行、社會部四川合作事業實驗區綿陽辦事處、建新茶樓、百貨店、縫紉廠等。新中國成立後,曾是小吃一條街。

公園路東段 記者 王勇 攝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來自三臺的梁啟明來到綿陽上班,他見證瞭綿陽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蛻變。在他眼中,鐵牛街是真的窮,正北街是真的富有,但說起公園路,他並沒有多大的印象。“好像一直都是這樣,沒有多大的存在感,人來人往很熱鬧。”他記憶裡,這裡曾是一片小樓,和現在一樣,青年男女喜歡這個地方,有很多店鋪,形式各樣的叫賣聲,像鉆進每一片樓、每一塊磚,甚至空氣的裂縫中,攝人心魄。

22年前,新街浴火新生

1996年10月,綿陽城區大規模舊城改造。一些舊房被拆除,隨著北街及小巷的拆除,建成瞭歐亞商城(今梅西百貨);又計劃改造翠花街、三光街、新街為步行街、新街木樓全部拆除,並更名為公園路東段。

2001年,市財政投入巨資,用於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工程建設中,對新街、三光街、翠花街、警鐘街進行改造。新街木樓被拆除,街面用高級彩色釉面磚或大理石鋪砌;沿街花臺、噴泉、水池、雕塑、風景樹、草坪、花卉點綴;靠綿陽四中一側鋪石板小道,曲徑通幽,設休閑椅供人小憩,禁止車輛入內,既是步行街又是遊園,很現代化。

昔日的新街如今已成綿陽繁華商業區

記者 王勇 攝

從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角度來看,具有近代建築典型特色的新街木樓一條街的消失,讓人多少有些遺憾。每一條街道都有一段歷史和記憶。新街在時間中慢慢蛻變,這種蛻變塑造著每一代人的記憶。回不瞭的過去需要慰藉,到不瞭的未來需要幻想,新街不新,新街也不老,最好的風景,正在此刻發生。

如果你也是老綿陽,

熟悉綿陽的那些老街巷。

歡迎給婉妹兒留言提供線索!

記者/楊佳 編輯/陳亞妮

值班主任/侯榮 值班編審/陳朝紅

本報原創,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私信小編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UMA熱推puma blaze citi series系列復古潮鞋

IQOS 3.0 DUO最深度詳細實測【全方位實測解答】

卡地亞官網再推SANTOS DE CARTIER經典系列